November 2, 2010

[论文笔记] Multi-view video based multiple objects segmentation using graph cut and spatiotemporal projections

Paper:Qian Zhang, and King Ngi Ngan. Multi-view video based multiple objects segmentation using graph cut and spatiotemporal projections. In Journal of Visual Communication and Image Representation, Pages 453-461, 2010.


问题描述:这篇文章旨在从多视点视频中分割多个前景物体——Interested Objects(IOs),也是一个综合多通道信息的大算法框架,如下图所示。吸引人的地方在于据作者所述,该算法表现出不俗的精确度、效率和鲁棒性。在架构5个摄像头的实验中,处理640*480分辨率的视频能达到30fps的梦幻速度(不知是否包括预处理和离线操作)。并且,题目中的多前景物体分割也很具吸引力,虽然就实验结果来看,作者并没有考虑前景物体的重叠遮挡情况。

11-2-2010 7-44-07 PM

  • 预处理阶段,做色彩归一化和定标,杂务。
  • 离线阶段,生成一些用于在线阶段的辅助信息:Motion field[1]、Disparity field、Occlusion map、Depth map和Combined occlusion map(详细描述见论文),三维重建相关,可参阅其他文献。
  • 关键视点初始帧操作:
    1) 文章引入一些High-level Feature到Saliency model,如Motion、Depth等。Saliency model(SM)旨在表现人会更关心一幅图像中的那些部分,比如相较于背景更关心前景、更关心运动的物体、更关心图像的中间部分或色彩明艳的部分等。因为人比起机器,更懂得识别场景的语义,所以学人,总是没错的。那么,SM中拥有较高值的块将触发下一步的操作,如下图。
    11-2-2010 9-04-39 PM
    2) 基于Graph cut的多前景物体分割。文章修改了基本的能量方程(事实上,每篇文章都改),在色彩和平滑度的基础上增加了对像素重叠(前景物体边缘是重叠的高发地带,因此联合重叠部分CO比可见部分更有可能是背景)和对比度变化[2]的考虑。另外,对于每一个前景物体,graph cut是分别进行的,在一个Object Rectangle中,用于限制物体的最大区域。and,就文章的实验结果来看,的确比基本的能力方程更有效,如下图。
    11-2-2010 9-05-02 PM
  • 多视点视频前景分割:
    1) 根据上一步得到的关键视点初始帧轮廓,可以通过Visibility Constraint得到其他视点的粗略轮廓;
    2) 类似的,可以通过Motion Projection来获得后继帧的粗略轮廓;
    3) 对于不确定的前景物体边界,再基于像素的activity measure(运动的变化量)应用一次Graph cut来得到精确轮廓线。

首先,文章的实验结果是暂时所见到的诸多segmentation文章中最美好的,虽然只有两个实验用视频,且鉴于以往经验,论文所述的实验结果和conclusion在实际重复其工作时,总会打上些折扣。
其次,私以为,文章存在以下limitation:1)没有考虑前景物体间的遮挡,至少文中并没有说明或证明算法能解决这一问题;2)由于文中算法对除关键视点初始帧以外的其他帧和视点,采取了基于关键视点初始帧轮廓投影的方法,来得到粗略轮廓,也就是说,可能存在由于关键视点初始帧操作崩坏,而带来的集体崩坏现象。那么,我们有理由怀疑文章算法对其他视频的适用性;3)同2)原因,文章算法很可能无法简单地适用于前景物体变化较大的视频,比如突然多了一个人;4)鉴于真实经历,相机定标等杂务,绝不如其在文章中的比例和重要性一样轻巧,并且往往有可能是带来后继问题最多的一部分。

综上所述,虽然文章很美好,拿到实际应用中,总是堪忧的。


[1] L. Itti, P. Baldi, A principled approach to detecting surprising events in video, IEEE Int. Conf. Computer Vision (2005) 631–637.
[2] J. Sun, W.W. Zhang, X.O. Tang, H. Y Shum, Background cut, ECCV (2006).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